狠抓质量管理、细节处践行责任,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质量格局
2022-11-30
  • 收藏
  • 管理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刘建领

    一年多来,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将质量管理作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制定并严格执行“每一道焊口都是承诺,每一项施工都是责任”的质量方针,他们立足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严细规范质量管理的体系构架,并通过机具设备转型、焊接技术进步、维修方式变革,打造出发展的技术优势、超前的服务思维、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大质量格局,不仅体现出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的责任与担当,更打开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管理上精雕细琢

    夯实强基固本的基石

    今年9月1日,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收到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发来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成为胜利油田15支专业化队伍中最早拿到质量认证的单位。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党委常委、副经理唐亮田将其称之为一份珍贵的“礼物”。这是对他们一年以来严谨编纂质量管理体系、全员贯彻质量管理的认可。

    在专业化调整前,各维修大队属于各采油厂的生产辅助保障单位,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油水气管网维修施工质量标准。原质量管理体系虽对施工流程、施工标准等规范提出明确要求,但未形成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闭环式管理。因此,自去年成立以来,该中心就明确了“每一道焊口都是承诺,每一项施工都是责任”的质量方针,逐步编纂完善《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标准体系》、《地面工程维修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从工程施工、油水泵修理到土方作业、机加工等各项业务,从操作标准、操作规范到事前准备、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后效果等各个流程,梳理出一份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员工行为准则与“标尺”。

    在全员贯彻落实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创新做法接连涌现,责任岗号就是其中之一。地面工程维修中心为在职的每一名电焊工编制了责任岗号,要求每名电焊工在完成一道管线的焊接后,在焊缝旁印上自己的钢制工号,以此实现焊口质量和岗位责任的可追溯、可追究,促进维修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服务上未雨绸缪

    打开合作共赢局面

    今年年初,现河维修大队与现河采油厂签署合作协议,对现河油区60多公里、213条管线实施超前维保。实施“业务大包”以来,他们将该厂管线分为单井管线、外输管线、跨沟渠管线三类,采用管线破损层检测技术和超声波导波检测技术全方位检测,将检测结果归纳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根据“轻重缓急”逐一修复管理。一年以来,他们发现隐患点400余处,不停产超前修复335处,极大地提高了采油时率,减少了环保隐患,得到了甲方的充分认可。

    今年,滨南维修大队瞄准甲方需求,与滨南采油厂管理五区、管理七区、管理四区签署了“保姆式”的“小包”服务,对各区柱塞泵设备提供定期上门服务,从巡检、保养维护到信息档案,实施一泵一策“保姆式”跟踪服务。一年来,该厂设备运转时率、泵效均提高。

    现河维修大队、滨南维修大队的做法是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维修方式变革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地打开创效局面,该中心瞄准甲方需求,立足服务质量再提升,创新“合作大包”、“合作小包”的合作模式,以超前维保代替应急抢修,以精细管理减少维修频次,转变了应急抢险的被动局面,为甲方吃了一颗“定心丸”,打开了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今年,他们还先后与鲁胜公司、滨南采油厂、河口采油厂签订了“业务大包”协议,承揽起三个单位全部的动火工作量。

    技术上精益求精

    打造胜利维修特色优势

    今年10月,滨南维修大队对滨南采油厂腐蚀严重的滨七联至滨一站φ426mm采出水干线进行加强堵漏施工。此段污水干线运行多年,由于长期腐蚀造成各种损伤和泄露,但更换新管线工程量庞大,施工时间长,而且存在安全和环保风险。碳纤维修复补强技术的优越性在此得以全面体现。

    新技术在修复过程中不用停产、不用管道放空、不用切割管道、不用焊接管道,全面实现了不停产、不动火带压修复加强堵漏,不仅节省了施工人力、节约了维修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由此备受甲方青睐,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今年,该大队利用碳纤维修复补强新工艺,减少动火70次。

    去年,现河维修大队承揽了现河采油厂乐安联合站5000方储油罐罐底更换工作。与众不同的是,除了常规的人工焊接外,地面维修中心引进的新机具——自动焊机首次试用,展示出智能化设备的突出优势。

    “电动焊机工作效率相当于人工的3倍,焊接技术与质量比人工更稳定,成为了人工焊接的重要辅助力量。”现河维修大队大队长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应用推广,现在他们更有信心承接高难度、严要求的新工作,拓宽了创效的全新领域、新业务。

    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推广实施仅是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创新引入众多新技术的缩影。一年以来,该中心综合运用联合创新、自主创新等手段,应用推广碳纤维管道防腐加强技术等7项成熟的新技术,培育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流技术,在提升维修科技含量、提高维修质量的同时,为油区生产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下一步, 我们将围绕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难点,加强与科研院校、同类企业沟通,加快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打造中心“拳头”产品,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为专业化技术升级提供不竭动力。”唐亮田说。该中心还将从强化质量管理出发,根据老旧机具设备三年更新计划,力争到2021年,实现主要设备大幅更新,实现各大队设备均衡利用,为开展新工作、拓展新领域、承揽新业务注入活动,从而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黄三角早报

    全国服务热线
    400-848-3882
    企业公众号 手机端二维码 企业小程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