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厨房+智能设备+预制菜”,会成为餐饮未来的标配吗?
2023-01-04
  • 收藏
  • 管理

    据了解,当前行业内生产预制菜的企业并不少,但是品牌集中度很低,仍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尚未出现全国性、行业性龙头企业。

    但是,山东寿光作为中国的“蔬菜之都”,近年来大力发展净菜、鲜切菜、预制菜品牌,研发了活体菜、富硒蔬菜、鲜食蔬菜等多种优质蔬菜,实现了蔬菜上档升级。

    餐饮行业人士分析,预制菜发展面临着中长期强逻辑支撑。短期来看,中餐标准化浪潮来袭,特别是疫情冲击传统餐饮,推动预制菜站上风口。

    长期来看,餐饮连锁化加速,外卖兴起,B端亟需降本增效,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速食”成消费风潮等因素,倒逼预制菜行业崛起,呈现高景气。

    所以,预制菜离不开后端供应链中央厨房和中台智能设备的支撑,这些要素未来会成为餐饮业和新消费背后的基础设施。

    中央厨房加工生产半成品预制作菜后,在门店端以智能设备来完成最后一道烹饪(炒、炸、烤、煮等)工序。

    02.

    智能烹饪设备加持下的,

    预制菜市场真的"熟"了吗?

    在产业菌之前的报道中可知,预制菜有四种类型即4R:即食、即热、即烹和即配。其中即食食品开封可直接食用,即配食品则需要自行配菜、调味、烹饪。

    有人估计,我国的预制菜规模已达到约3000亿元。预制菜行业也催生出一定的消费习惯。

    与此同时,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追求新鲜,是国人长久以来的饮食习惯,即便是五谷杂粮,也讲究“新米、新面”。

    冻货、存货、工业出品的预制菜,在新鲜度、口感层次上很难与现炒现做的菜肴相媲美。一些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的菜肴,也只有现做现吃才会有独特的风味。

    另一方面,国人饮食习惯与海外大相径庭,“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中国人口味之杂,仅在地域饮食偏好上就难以统一。

    再者,各地域菜系不同,人群口味也难以统一,要将预制菜的标品规模化,其中的变量因素过多。

    中餐的口味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拿简单的番茄炒蛋来说,就有“南甜北咸”的差别。

    质量稳定却相对单一预制菜,如何满足消费者更为丰富和差异化的饮食要求,是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要迈过的一道门槛。

    面对美味与省事的矛盾,每个人都在寻求最优解。劳累了一天回家,那些无需摘菜洗菜、查找菜谱、简单炒炒就能上桌的半成品,为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可能。

    亲人来访、好友相会,也不妨“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采摘或购买新鲜的蔬菜,现淘米煮饭,做成可口的饭菜,好好款待一番。

    不论是哪种情形,食物中的人间百味,都需要用心品尝。这正是:效率口感兼顾,品种类别丰富。便捷预制菜品,映照发展进步。

    最后

    实际上,从即食到即配,从保鲜到运输,从简单到复杂。预制菜一直在寻求新鲜度与繁琐程度的平衡,不断追求标准化。

    同时,由于预制菜的制作、保鲜、运输、储存等过程均需消耗更多资源。不仅如此,争夺C端用户方面,预制菜还需克服“外卖”这一强劲对手。

    风口之下,预制菜市场将面临的是新春还是寒冬,尚未可知;谁能率先攻破城池,谁又将成为国民级品牌,仍需拭目以待。

    要想在预制菜赛道跑赢,品质、口味和供应链是核心壁垒,其次,产品研发、用料健康安全以及速冻技术、冷链运输的管理缺一不可。

    火候,是中式烹饪中的精髓之一。既有大火快炒的热情,也少不了文火慢炖后的滋味。被“热炒”后的预制菜如何变成“一道好菜”,值得细细品味。

    -END-

    全国服务热线
    400-848-3882
    企业公众号 手机端二维码 企业小程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