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回忆,亦是一段历史,见证警队往事,亦是回望特区风华。
改革开放的起源地,敢为人先的试验田,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从小渔村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改革开放再出发,“双区”驱动的大背景下,特区也踏上了新征程。
深圳公安与特区共成长、共繁荣,特区40年的改革发展,也蕴含着深圳警队的成长史。“中国第一保”蛇口保安服务公司,全国率先成立的交警铁骑,首创的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破获全国最大的贩卖毒品案,颁布全国首部规范公安机关辅警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民生警务深微平台实名用户破千万,依托公安大数据精准预警支撑防疫工作……
40余年深圳警队的成长足迹,也是特区最深厚的印迹。这些诸多事件当中警队的亲历者,既是当事人,也是见证者,更是见圳者。南都与深圳公安联合推出见圳者之深圳警队系列专栏,从警队亲历者的口中,回溯曾经胼手砥足、筚路蓝缕的激情火红年代,它们是警队的故事,更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故事。
1984年12月,地处改革前沿的蛇口工业区,一个“新生事物”诞生了。历经近一年的探索、调研和研讨,深圳蛇口保安服务公司获批成立,前期调研的负责人、也是首任总经理的张中方,带领着首批招聘的十多名队员,开始了“中国第一保”发展历程。
从工业区的海景餐厅首次尝试保安服务的“头啖汤”,到获得当时知名外企的认可肯定,再到“风靡”蛇口工业区,蛇口保安公司这个“新生事物”,在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蛇口工业区,探索出以保安服务破解警队人手短缺难题,并在维护工业区的治安秩序方面闯出新路子。
30多年改革变迁,中国第一保的声名犹在,但经济特区的保安行业早已翻天覆地,如今,深圳160余家保安公司合计保安员高达24万,如果算上物业公司等保安人员,这个数字将增至近40万。在街角社区、商场超市、写字楼或者政府办公场所,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疫情期间,更是有14万保安员参与到防疫一线。
对深圳而言,保安是群防群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享誉全国的深圳义警的有生力量,也是建设“平安深圳”的基础力量之一。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保安管理处处长于代斌曾听人说过一句话,也很认可,就是“你可以三天不用见到警察,但是你可能每天都要见到保安”。
首任总经理张中方年逾花甲,但说起往事神采奕奕,他清晰记得在成立的第二年,蛇口保安公司创造的经济效益高达百万元,也记得在工业区的老旧的场地上,对刚应聘的毕业大学生进行军训的场景,从筹备调研、再到创立破局,直至风靡,改革并非坦途,但好在闯出了一条新路。
如今,历经30多年的迅猛发展,于代斌坦言,目前保安行业仍然存在行业服务低端同质,保安员工资收入低、岗位流失率高等问题,管理整体水平与深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改革没有停歇。近年来,深圳公安加强保安员轮值轮训、制定《深圳市保安行业自律公约》等机制,强化保安队伍的素质和管理,同时通过为保安队伍“赋权、赋责、赋能、赋利”,也让保安队伍在基层治理发挥更大作用。目前,以保安行业创新管理改革为契机, 深圳公安制定了《深圳市保安行业创新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以十大举措来助力深圳保安队伍的改革提升,同时也联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筹划创办保安培训学院,未来将构建覆盖高中低端的保安职业教育体系。
从最初首批仅有的十几名队员,到如今数十万庞大群体,保安行业将走向何方?张中方没有确切的答案,在他看来,最初的蛇口保安公司模式未必会适应现代发展需求。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大背景下,只要勇于革新、不断创新,保安行业就会迎来更大的市场和前景。
张中方
本期口述者:蛇口保安服务公司首任总经理张中方
筹建之路:
跑遍蛇口工业区40家企业摸底
还曾赴香港调研
1976年,我从部队转业,最初在广州铁路公安处,1983年,根据工作安排,我被调来蛇口工业区。
那时的蛇口工业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也是我国首个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十来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了众多的“三来一补”的企业。“三来一补”也就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蛇口工业区的位置很好,在改革开放的第一声炮响后,外资企业涌进来的速度比较快,最初有制鞋厂、铝厂、制氧厂等,工厂的员工主要是从内地招工,随着陆陆续续来的人多了,企业也慢慢多了起来。除了“三来一补”的企业以外,还有一些服务性的企业,比如餐厅,加上国有企业像供电公司、供水公司等。可以说,那时的蛇口工业区什么都有,也有医院、学校、幼儿园,算得上一个自成体系,配套齐全的小城市。
1983年我调来蛇口工业区时,蛇口的企业就发展到30多家将近40家,也有三四万人。随着企业和人数的增多,治安状况复杂起来。当时,工业区内一家港资贸易公司的电器厂仓库发生了偷盗情况,我们警察在勘查现场的时候,公司的负责人,我们都喊她“马太”,提出了可不可以付钱请人来保护工厂安全的问题,这个怎么办?我们开始做调研,当时有领导提出,香港有保安公司,我们能不能借鉴下?能不能参考?
随后,具体调研任务落到我头上,我单枪匹马一个人,先是把蛇口工业区约四十家企业基本上都跑了个遍,找他们了解情况、谈话,询问他们对蛇口工业区治安管理有什么意见?有什么要求?有什么看法?在摸底一遍后,我也尝试提出了想法意见,说如果我们安排人在这里搞保卫,你们能接受吗?有部分的企业觉得不错,这个想法蛮好,但是也有一些外资企业有顾虑。
我把摸底调研的情况写了一个调研报告向上级汇报后,同时提出去香港看一看。经上级批准后,1984年年中,我去到香港考察了几家保安公司。看了以后觉得很有新意,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看过类似模式,当时也与香港警务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保安公司的管理。
一周后回到深圳,我将香港的考察调研情况写了一份完整的报告,向上级汇报。因为是个“新生事物”,上级领导非常重视,汇总相关情况的简报很快上报。
上级对改革开放前沿的治安保卫工作很重视,很快就成立了调研组,专门到深圳进行调研并找我谈话。到了1984年的12月份左右,全部调研完成以后,我写了一个最终情况的调研报告,以及一个蛇口保安服务公司的章程,还写了一个保安服务公司装备管理规定等几份文件,迅速向上级报告,后来上级机关针对此事召开现场会,由我来作报告,报告完了以后,现场的领导都赞成做。
我们是1984年12月17号开的会,第二天也就是18日,经上级批复同意,深圳市蛇口区保安服务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我成为了第一任总经理。
1984年公司办公场所。
打响“第一炮”:
创立当年实现盈利
全国多地前来学习
保安公司成立后,我们从工业区职工里优先招聘退伍军人和高中以上文化的毕业生,同时身高在1米72以上。第一批总共招了14、15个人。
第一个护卫点—海景餐厅。
第一个上岗的企业是蛇口一家餐厅。这家餐厅有很多外国人光顾,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吵闹打架时有发生。在与餐厅经理沟通时,对方提出需求希望能有人帮助维持秩序,我说那你就请我们保安公司吧。于是,第一份合同诞生了,餐厅聘了三名保安,我们保安上岗后没多久,餐厅的治安马上好转,没有人吵闹打架了。
保安公司“第一炮”是成功了,也得到外企的支持认可,当时每名保安的工资大概100多元,还另外配置装备、制服、保险等。那时候,我们向蛇口工业区的企业一个个做工作,最初有五六家公司聘了保安。这些企业在聘请保安后,企业的治安秩序确是变好了。之后在蛇口工业区很有影响力的一家外资企业,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在蛇口的企业,他们聘请保安公司以后,打架、偷盗等问题迅速扭转,对保安公司评价很高,也在企业的沙龙会议上大加赞扬保安公司。由此,大家就对保安公司印象渐渐改变,很多最初存有疑虑心理的企业也开始聘请保安。
当时,随着业务的扩张,我们人手不够,开始向增城等招聘劳务派遣员工,最初招了一批当年的应届毕业生,合同制签约,针对刚来的毕业生员工,我们还搞了个培训基地,其实都是搭建的工棚,按照部队模式来进行训练管理,三个月以后,他们个个精神焕发。
总的来讲,蛇口保安服务公司由于有一支比较好的队伍,工作管理也非常到位,因此赢得了工业区企业的信任。到了1985年下半年,公司队伍已经稳定成型,各地对公司模式很感兴趣,我记得第一个来我们这里考察的是番禺县市桥镇,那时还不是番禺区。他们来考察以后,回去开始筹建他们的保安公司,紧接着,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也相继过来考察。
蛇口保安服务公司作为改革开放新生事物,大大缓解了警察力量不足的短板,而且对“三来一补”企业治安秩序的维护闯出了一条新路。1986年前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开始组建保安服务公司。
发展迅速:
很多人慕名写信求职
工资待遇很高没人叫“保安仔”
可以说蛇口保安服务公司发展很快,1986年在全国相当有影响力,我记得有全国各地的复员军人写信给我,要求来蛇口保安公司工作。
1988年保安员列队训练。
1990年保安服务公司队员留影。
那个时候,保安的地位是很高的,一方面,当时的保安很多是部队转业,还有专门的制服,很漂亮的,而且工资待遇很高,没有人会小瞧保安,工人之间有叫“打工仔”、“打工妹”的,但是没有人叫“保安仔”,当时,有很多年轻的女同胞都想要嫁给我们保安公司这帮小伙子。
从创立到发展,蛇口保安公司在前进的路上排除了很多困难,但是总体上来讲,发展得比较好,弯路走得不多。创立之初,蛇口保安公司向蛇口工业区借了10万元人民币,但1985年公司经济效益就很好,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回想起来,蛇口保安公司发展起来,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也是在中央、省市领导的关怀下成长的,这是实事求是,不是套话,也是真正的情况。它走的每一步都被关注,从中央到地市,大家都在关注着这个公司的成长和发展。
我觉得社会发展离不开最基层的安全保卫服务,保安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和过去大不一样,下一步也要向更深层次发展,包括它的服务模式,可能不再是简单地对企业、对社区进行人力服务,可能在 AI等智能系统下,深入到对每一个人的安全保卫。保安行业肯定还有更大的市场,更大的前景,发展会更好。当然这也需要勇于革新、勇于创新,原来的模式未必会适应现代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改革开放继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还有更大的空间让我们去创新改变。
声音
第一个来我们这里考察的是番禺县市桥镇,那时还不是番禺区。他们回去开始筹建他们的保安公司,紧接着,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也相继来考察。——张中方